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上篇)(2)

时间:2015-11-20 09:18 点击:
(四)新型开放课程的崛起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人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类型的开放课程不断涌现,近期影响最大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国际性慕课的兴起,由此引发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和以短视频为形

  (四)新型开放课程的崛起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人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类型的开放课程不断涌现,近期影响最大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国际性"慕课"的兴起,由此引发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和以短视频为形式的"微课"等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虽然目前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推进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全球共享。以Coursera平台的在线课程发展为例,从2012年创建到2013年仅一年的时间,已有近90所大学加盟,450多门课程上线,平均每门课程注册超过3万人。[5]"慕课"的崛起,"开创了信息时代学习的新时空、课程的新天地"。[6]二是来自"爱课程"网(www.icourses.cn)的中国大学优质共享课程的建设与开放,课程主要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成果。国家支持建设了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展示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使得国内高校名师的优质课程资源逐渐向社会开放。这些国内外开放课程的研发与推广,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积累与广泛传播,引发了全球深层次的教育对话与博弈。表面看,这是一种新型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实质上,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实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嬗变的一种尝试,推动着课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世界性接轨。
  新型开放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实施方式,改变了教学信息的拥有、传递和交换方式以及传统的师生关系,标志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实践转向。这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宏观上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微观上对普通高校的同类课程形成了严峻挑战。大学生可以随时进人这些开放课程浏览学习,免费享受全新的课程学习体验。变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
  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或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开放的视野、超越知识传授的理念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从专注"教"到助力"学"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协同学习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建构,形成深度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文化。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
  坚持开放性原则,就是把教学置于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思考教育如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结构重构、课堂文化重建。
  1.实现从指令性课程范式向发展性课程范式转变
  注重课程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建立包容异端、鼓励创新的教学文化,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形成"协同式双主体"教学结构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课堂向以学为主的互动课堂转变。
  2.实现课程内容的科学整合
  突破传统课程内容形态和内容的纵向组织结构,在尊重知识内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上建构脉络化、拓展性知识谱系,注重学科间、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增加学科融合性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重视学科方法论知识、高阶思维训练等内容的补充与丰富。
  3.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打破教学时空疆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和活动形式,采取课内研讨与课外研修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互补的混合式组织方式,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和课堂教学功能拓展。
  (二)加大学的成分
  当代知识更新与共享速度加速的时代特征,预示着教师的"先知"权威地位逐渐被削弱,学会学习变得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变革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1.坚持教学并重、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将课堂话语权由教师独享走向师生分享。[7]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削减讲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性转向主动探究式研修,推动课堂向"学堂"转变。
  2.构建促进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